“轟隆??!”打雷了!雷電預警周期短、難度大,而雷電發生影響劇烈、災害慘重,千百年來,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雷電災害成為人類防雷減災的重要任務。
當前,氣象災害防御和防雷安全工作關系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市氣象部門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采取工程性技術措施,科學有效設防,讓雷電災害減少到最小程度。
雷電災害觸目驚心
2006年7月15日,廣東省惠州市東江發電廠1號重油罐因雷擊引發火災事故,造成油罐掀頂爆炸起火,燒毀5000噸180號重油油罐一座,直接經濟損失780萬元。
2007年5月23日,重慶開縣義和鎮興業村小學突遭雷擊,正在上課的兩個班級的51名學生被雷電擊中,其中7人當場身亡,44人不同程度受傷。重慶市氣象局勘查后發現,發生事故的小學教室并沒有采取避雷措施,遭受雷擊后,由于教室金屬窗沒有接地,電流無處泄放,造成這起慘劇。
近年來,發生在我市的雷電災害也屢見不鮮。
2007年5月23日,安鄉縣玉銀紙業公司遭受雷擊引發火災,3個堆碼蘆葦垛全部燒光,折算經濟損失約200萬元,同日,該縣安全鄉高陽村17組村民何英兵遭雷擊身亡。
2011年6月17日,位于我市的一現代農業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遭雷擊,23套庫區監控設施被擊壞,直接經濟損失3.6萬元。
2011年6月18日,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遭雷擊,1臺中央空調、7臺攝像機、1臺矩陣切換主機、3臺控制解碼盒、1臺樓道交換機以及若干視頻線和鍵盤被擊壞,直接經濟損失共計7.75萬元。
2011年7月22日,漢壽縣巖汪湖村民趙某和侄兒在水塘邊抽水灌溉農田時遭雷擊,村民趙某死亡,其侄兒受傷。
2011年8月10日,漢壽縣北祿橋鎮肖家灣村村民郭某放牛時遭雷擊,老人和牛當場死亡。
雷電災害一旦發生,輕則損失財物,重則傷人性命。防雷減災,關愛生命,事關每一個人。
多措并舉防雷災
雷電雖無情,人類卻防之有術。提高防雷意識,普及防雷知識,規范安裝使用防雷裝置,采取科學應急避險措施,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雷電對人類的傷害。
為加強和規范雷電災害防御工作,國家、省已相繼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國務院對確需保留的行政審批項目設定行政許可的決定》、《防雷減災管 理辦法》、《防雷工程專業資質管理辦法》、《防雷裝置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規定》等一系列加強防雷安全的法律法規,對科學防雷提出了明確要求。
市防雷中心作為一家專業從事防雷減災的事業單位,成立于2006年,主要從事防雷裝置設計技術評價;防雷工程施工檢測和防雷裝置定期檢測;開展雷擊風險評估和雷電災害調查、分析、鑒定;指導防雷工程設計與施工等,為我市科學防雷提供技術保障,也是取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認證、擁有省內一流檢測設備的防雷機構。
我市各級政府與相關部門歷來高度重視防雷減災工作,市政府將雷電災害防御納入全市安全生產一起部署和考核,還將防雷安全生產工作作為政府重要民生工作納 入了政府績效考核內容。認真做好新(改、擴)建(構)筑物防雷裝置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工作,是從源頭上消除雷災隱患的重要手段,市政府2009年3月 下發的《關于深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務中心建設的意見》將防雷設計與竣工驗收行政許可分別列入了由建設部門牽頭組織的建設項目施工圖聯合審查,及由規 劃部門牽頭組織的建設項目聯合竣工驗收事項。目前,市本級及設氣象局的區、縣防雷裝置設計均納入施工圖聯合審查,防雷裝置竣工驗收均納入建設工程聯合驗收 審批程序,防雷裝置設計核準書作為了建設施工許可的前置必備要件;防雷裝置設計評價意見書、防雷裝置設計核準書、防雷裝置質量檢測報告書和防雷裝置竣工驗 收合格證被列為建設項目必須上交到市城建檔案館所需的備案資料,做到了建設項目防雷行政審批無遺漏。今年,全市共辦理防雷裝置設計審核行政許可508件,防雷裝置竣工驗收行政許可559件。
近年來,市氣象局和市安監局多次聯合發文部署對重點場所、重點行業防雷安全設施的安全檢測工作,全市絕大多數重點場所、重點行業的防雷設施都能夠接受防雷安全年度檢測。今年來,我市對500多家單位、5000多棟建筑、2000多個單體構筑物進行了防雷安全性能檢測。
針對近年來不斷增長的新建建設項目防雷技術服務需求,市氣象部門加大了對新建建設項目防雷技術服務的監管,市防雷中心對每一新建建(構)筑物在重要的施 工環節均按技術規范要求進行監督檢測,確保防雷裝置的施工質量;工程完工后,及時進行竣工檢測,真正做到防雷裝置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 使用。今年來,全市共審核防雷設計圖725份,現場技術服務880余次,跟蹤186個項目,出具質量檢測報告書586份。
科學防雷三步走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市氣象部門認真履責,切實加強了雷電災害監測預警預報和雷電災害調查工作,充分利用閃電定位儀、多普勒雷達和常規氣象探測資料,積 極主動地開展雷電災害監測預警與預報工作,并通過手機短信、電視、互聯網等,發布雷電災害預警信息,為我市防雷減災工作當好參謀。
11月下旬,市氣象局黨組成員、調研員陳建明接受采訪時介紹,科學防雷的措施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按國家標準和規范設計、安裝防雷裝置;二是已安裝的防雷裝置應當進行定期檢測維護;三是重要設施建設應當事先進行雷擊風險評估。
具體來講,新建工程防雷裝置通過防雷專業機構設計技術評價、施工跟蹤檢測及氣象主管機構的設計審核和竣工驗收,可以在設計、施工過程中及時發現和消除防雷安全隱患,否則事后整改投入成本高、施工難度大,甚至留下無法彌補的永久性安全隱患。
已經投入使用的防雷裝置需要經常維護,并通過防雷專業機構定期檢測合格才能確保長期有效,一般防雷裝置每年檢測一次,爆炸危險環境場所的防雷裝置每半年檢測一次。否則失效的防雷裝置非但起不到防雷作用,甚至成為引雷之患。
大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爆炸危險環境是防雷的重點對象,一旦遭受雷擊,其所造成的損失和影響都可能十分巨大。因此,對這些項目進行前期論證時,有必要 委托防雷專業機構對此進行雷擊風險評估,以便于事先提出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提高后期具體設計的效率和可行性,切實增強雷電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雷擊 事故。